必威betway·西汉姆联(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English

饮用水中“看不见的威胁”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43    分享:

“澳纯”特约供应桶装水致病菌超标,澳门市政署已勒令生产商停产整顿回收。涉事样本抽取自供应商“米瑞安”的一款名为“澳纯”的桶装水,容量为18.9升检出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含量超出本澳 GL 001 DSA 2018《瓶装饮用水之一般卫生质量指引》中微生物指标规定,属“不合格”水平。

饮用水中“看不见的威胁”有多可怕?

澳门特别行政区对瓶装饮用水的微生物含量标准是铜绿假单胞菌每250mL样品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每100mL样品中中不得检出,埃希氏大肠杆菌每100mL样品中不得检出。国标中同样规定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限值为每毫升样品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限值为每250mL样品中不得检出。

那为什么要检测大肠菌群呢?

大肠菌群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正常存在的微生物,通常是与肠道的病原菌同时存在的;它与病原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相似;在体外环境生存的时间也与肠道病原菌大致相同;而且大肠菌群相对于病原菌的检测更方便。所以,通过对大肠菌群进行检测,一来可以反映食品或者水的卫生状况,判断是否受到粪便的污染;二来也可以指示食品或者水中存在肠道病原菌污染的风险,因此将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水体、食品等的卫生状况。

大肠菌群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大肠埃希氏菌是不致病的,但有个别的血清型不但致病,对老幼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还可能致命。比如2006年美国发生的“毒菠菜”事件,波及美国25个州,造成3人死亡,至少190人因此患病,其中24人出现肾功能衰竭。2011年在欧洲多国由“毒黄瓜”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导致百人感染,数人死亡。最终确认,以上事件均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的一种)引起。这么看来,将食品中大肠菌群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保障。

铜绿假单胞菌的危害有哪些呢?

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温度在25~42℃之间,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产生绿色脓液。致病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在42℃仍能生长,可与其他相关细菌区别,得到较高的阳性验证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线不敏感,湿热55℃,1h才能被杀灭。由于其对营养要求不高,因此广泛存在于水、土壤、食品以及医院等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的致病作用明显增加,成为一系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囊性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研究表明,天然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菌群的污染程度显著相关。研究证实,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内毒素等致病因子,是导致急性肠道病和皮肤炎症的完全致病菌。因具有天然耐性能力,在特定条件下,它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慢性炎症,引发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急性感染的报道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在水中增殖快,并且可能因大量饮水冲淡胃酸而逃避人体消化道防御屏障。

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以说明水源或生产过程可能被 粪便污染(如污水渗入、工人卫生不合格、设备清洁不到位)。这意味着水中可能携带更多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甚至病毒(如诺如病毒)。

澳门市政署已对生产商采取预防措施,要求下架及回收涉事 18.9 升桶装水产品,且要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和抽样覆检,直至覆检通过才允许重开。

引用文献:
1.GB 19298-2014
2.GB 8537-2018
3.GB 4789.1-2016
4.GB 8538-2022
5.GL 001 DSA 2018《瓶装饮用水之一般卫生质量指引》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沈沄楚。

Baidu
sogou